
开盘通知
已有1862人订阅该楼盘
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新地标,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,沙市记忆(1876--1949)文化展示馆,两大展馆已经建成,近期将正式开放,本期将带您抢先看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
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位于打包厂南楼一楼,通过水运码头、开埠商城、近代工业、峰火岁月四个展厅,全面介绍了1876开埠到1949年,沙市从清末古镇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变迁史。是沙市从晚清至民国,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市民生活的缩影。
沙市南临长江,北拥长湖,沙市依水而建、靠水而生。优越的水运条件,使之成为江汉平原的物资集散地...
沙市海关码头在原竹架子码头一带建成...
各方船只在此营运,展开竞争,促进了沙市商业贸易的发展。
荆帮船又称荆帮划子,这种由荆沙船民制造的木船吃水浅,很适宜在荆沙湖港河汊上运输。
四川柏木船,用厚重的柏木制作,在川江上航行时抗风浪撞击能力较强。
“沙市号”轮船,是英国太古公司的航运轮船。
“民生”号轮,长75英尺,宽14英尺,主要往返沙市至万县的航线。
这些图片都是沙市近代城区的相关图片...
明末清初,沙市商人按籍贯形成十三大商帮(右侧为十三帮点位图)
“沙市市政整理委员”特聘工程师王信伯先生主持设计事务,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市政建设。
中山马路等五条道路,以及中山公园、公共体育场等设施均由王信伯先生的主持设计建设。
复原沙市中山路和胜利街的部分街景和老字号
荆缎手感光滑、色泽鲜艳、品质高贵,自古就是制作衣物、被面、桌帷的上等用料,曾为贡品,常作为官服面料,1940年沙市沦陷时匠人四散,荆缎纺织业从此消失。
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就位于沙市打包厂,自1927年建设以来保存至今
1935年起,沙市纱厂生产的“荆州牌”20支、16支、10支棉纱,名扬鄂西和西南各省,在销售渠道畅通时,常常供不应求。
1940年6月初,日军飞机对荆沙进行了狂轰乱炸,随后出兵侵占了沙市。在长达5年多的沦陷期间,日军在沙市强制推行“大东亚共荣”政策,疯狂掠夺战略物资,大肆屠杀抗日志士及无辜民众。
在图为1940年6月进入宝塔河的日军士兵。
荆州战场炮火连天
日军荆沙警备司令部设在沙市邮政局楼内,司令部下设情报室、密侦组等机构。图为沙市沦陷期间,日军39师团旅团长兼荆沙警备司令两角少将在邮政局楼上。
烽火岁月展厅通过无数珍贵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展示了沙市沦陷—光复—解放的过程。
但愿人们从这里走出,在灿烂的阳光下抚今思昔,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热土,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,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,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。
姓名: | 手机号: *必填 | 来自: |
姓名: | |
手机: |
免费看房电话:400-600-0716
全部评论
回复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