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开盘通知
已有1862人订阅该楼盘
“现在还没改造完,但每天看着小区在一点点变美,路在一天天平整,我们很期待。”“没拆除前,人行道被占了一大半,拆除后环境变美了,出行也方便了。”“自从有了这“管得宽”的楼栋长,我们小区的欢声笑语也变得多了”……
走进沙市区绿化村社区,楼道里、凉亭内总是少不了这样令人感到幸福的话语,大家对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表着各自的看法,脸上也不自觉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近年来,沙市区绿化村社区所辖区域大面积实施棚户区改造,实有人口和房屋数量大幅度下降,现有常住人口759户,1028人。自沙市区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来,绿化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紧密链接多方资源,发挥共建合力,不断深入贯彻“五共”理念,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,先后完成绿化村和五一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,走出了一条“党建+共建”的老旧小区蝶变之路。
01
发挥党建引领,健全组织体系
社区党委坚持把社区党组织、党员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心骨、主力军,完善织密完善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机制,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议事协商全过程、各方面。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,社区积极发动、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,以高质量的标准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环境项目,真正实现了“支部建在小区、红旗插在网点、党徽闪耀在楼栋、引领带动就在身边”的共同改造模式。
02
发动群策群力 共建美好环境
绿化村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前期,充分征询民声民意,参考居民意见,让大家提出最迫切需要改造的内容,一条条建议收上来后,对改造方案一次次修改完善,再对老旧小区的“疑难杂症”进行“对症下药”,做到精益求精,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得民心、合民意。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以来,绿化村社区先后完成绿化村和三中宿舍片区两大片区的改造项目,共拆除违章建筑59处、违章门面28间,完成改造散居楼栋16栋,住户437户,改造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。
今年以来,由社区党员和楼栋长组成的居民自管小组,通过议事协商,将长期困扰居民的违章车库和消防通道不通畅等问题一一解决。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和创文环境整治后,社区环境大为改善,居民有了休闲场所,楼栋有了楼道灯,路也变宽了。
03
搭建服务载体 缔造幸福生活
社区党委立足辖区工作实际,创新工作方法,不断搭建多方面服务载体,联合解放街道社工站成功培育孵化出一支以楼栋长和志愿者为主的“绿色先锋”志愿者服务队,以“绿色先锋”为载体,社区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队伍。在老旧小区改造期间,以“绿色先锋”成员为主的工作小组,每天召开碰头会,在会上反映问题、解决问题,从施工前、中、后三个方面层层把关、层层落实,以清单化的方式实行问题销号制,做到问题整改到位、环境治理到位、群众满意到位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,居民们纷纷点赞,给出了“旧楼换新颜、旧路变新道”的好评。
04
共建共管共治 巩固旧改成效
在美化环境的同时,社区还注重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,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,实行党员带头、居民参与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,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构建“五共”管理机制,全面提升小区治理水平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,通过召开协调会和工作推进会,绿化村社区全面推进“红色物业”全覆盖工作,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感。在业委会、自管小组、监委会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,实行日巡查、周例会和月例会,以征集、登记、议事和反馈一系列闭环式管理模式,将日常管理中群众反映的烦心事、困难事真正化解在基层一线。
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以加强基层治理创新为着力点,实行“探索+实践”的工作模式,不断提炼新方法,开创新局面,将基层治理创新走深走实,真正实现“决策共谋、发展共建、建设共管、效果共评、成果共享”的良好格局,形成长效机制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姓名: | 手机号: *必填 | 来自: |
姓名: | |
手机: |
免费看房电话:400-600-0716
全部评论
回复(0)